查看原文
其他

【名师课堂】吴忠豪︱费洁《漫画的启示》习作教学实录评析

吴忠豪 语文建设杂志 2024-03-18


更多精彩,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!


(本文约6433字,阅读大约需要19分钟)


【教学目标】1. 阅读漫画,找到其中的可笑之处,并能通过标题或者简单的提示语读出自己的思考。2. 结合漫画,能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谈自己的想法,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来。 一、板块一 理解题目,知漫画师:大家对漫画都不陌生,请看下面两幅图,哪一幅是漫画?(出示下面的图片)


生:第二幅是漫画。师:说说理由。生:漫画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,而且第二幅上面有文字。师:第一幅也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,但是它就算有文字,也不是漫画。(生思考)师:第二幅吸引我们的还有什么?生:幽默,夸张。师:对。所以,漫画一般有以下特点: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幽默诙谐的生活或时事,起到讽刺或歌颂的作用。

屏幕显示:简单而夸张(手法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生活或时事(描绘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讽刺或歌颂(效果)

师:为加深印象,我们一起读一读。漫画的手法是——生:简单而夸张。师:描绘的是幽默诙谐的——生:生活或时事。师:起到的作用是——生:讽刺或歌颂。

【评】第一板块是认识漫画,通过比较,引导学生发现漫画的特点及其与一般图画的区别。教师对“什么是漫画”进行过研究,因此指导得很细致。


二、板块二 观察漫画,获启示师:漫画往往会告诉大家一个道理,这个道理又叫启示。就如我们看了一场电影,读了一篇文章,经历了一些事情,也会有一点感受、体会和想法。生:是的!师:不过,漫画会先让你觉得好笑,笑过之后,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一些道理。我们来看这幅漫画,说说它的可笑之处。(出示下面的漫画)


生:人物形象滑稽。师:滑稽在哪里?生:右边那个人一直挖,结果还是没有挖出水来,其实水就在下面呀!师:是呀,他挖了一处又一处,结果——生:都没有挖到水。师:你们看,他累得满头大汗,耷拉着脑袋,垂头丧气。生:要是他往一个地方挖,没准比旁边那个人早成功。师:说得很好。这么夸张可笑的内容,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?生: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,不要半途而废。师(欣喜地):掌声送给这位同学!你们看,一幅漫画出来,我们先看它的可笑之处,然后琢磨,为什么这么可笑呢,它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?道理明白了,我们也就看懂漫画了。师:课本上有两幅漫画,我们先看第一幅,它可笑在哪里?(出示下面的漫画)

生:树还很小的时候,这个人就想乘凉了。师:你不仅关注到了画,还关注到了漫画中的文字:等着乘凉。他靠在小树苗上,抱着膝盖在等着乘凉,多可笑啊!他缺少的是什么?生:缺少的是为了以后能乘凉而要做出的努力。生:缺少了付出,他想不劳而获。师:他想坐享其成。这幅漫画讽刺的就是这些人,所以,这幅漫画告诉我们——生:要落实到行动上,不要想着不劳而获。师:再来看第二幅漫画,这幅漫画可笑在什么地方?可以关注一下文字提示。(出示下面的漫画)


生:牌子上明明写着“母子上车处”,可是四个男人却假装不认识字,所以我觉得可笑。师:是呀,“母子上车处”却站着四个大男人。这四个人,他们是母亲吗?是母亲怀里的娃娃吗?(众生笑)生:不是!师:四个大男人,长相不同,高矮不同,穿着不同,但是神情和动作是一样的,假装没看见。漫画的名字叫“假文盲”,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?生:不能做自私的人。师:对啊!“假”文盲,是真自私。所以,漫画告诉我们不要自私自利,要遵守公德。还有补充吗?生:这幅漫画讽刺了那些只考虑个人利益而不为别人着想的人。师(欣喜地):掌声送给他。如果有一幅陌生的漫画,你能发现其可笑之处并明白其中的道理吗?这幅漫画是父亲在教育孩子,它的可笑之处在哪里?(出示下面的漫画)

 

生:爷爷打儿子,儿子打孙子,他们都在打孩子,很可笑。生:用暴力来解决问题,这样的教育方式肯定是错误的。师:嘴里说着“不要打你儿子”,手里却拿着棍子在打自己的儿子。我们可以推想一下,用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,这位爸爸是跟谁学的?生:就是跟他的父亲学的。师:所以,这幅漫画想告诉我们什么?请试着用一两句话写下来。(学生写3分钟,然后交流)生:说过的话自己首先要做到,自己做不到,就不要去要求别人。师:说得好!生:要言行一致。生:教育别人之前,首先要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到。师:同学们表现不错,都懂了。还有要补充的吗?生:前辈教育后辈的时候,首先要树立一个好的榜样,如果没有树立好的榜样,又有什么资格让后辈去做到呢?(掌声)师:老师准备的和你们写的差不多,读一读。生(读):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,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,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。生(读):以身作则很重要,因为身教的作用往往大于言传。生(读):要求别人做到的,自己首先要做到。言行一致,才能起到榜样的作用。师:和自己刚才写的差不多吧?(生点头)为自己鼓掌吧!【评】这个板块切入了对漫画所要表达的内涵的理解,设计得非常精心。指导学生读懂漫画,除了要注意画面,还要关注漫画中的文字;读最后一幅漫画时,教师要求学生动笔写出“漫画想告诉我们什么?”再进行交流。除了体会教材中两幅漫画的内涵,教师还另外加了一幅漫画,这些设计可以让学生对“如何读懂漫画,并体会其内涵”有更深刻的理解。 三、板块三 联系生活,写启示师:这幅漫画让你想到了什么人或什么事?(稍作停顿)身旁的、书本上读到的、电视中看到的,现代的、古代的,正面的或者是反面的。生:我在《父与子》上读到过类似的例子。生:有很多人,自己做不到,却要求别人做到,这样的例子有很多。生:有一次我姑妈来我家,刚巧那天我吃不下饭想倒掉,我姑妈就把我数落了一顿,说不能浪费粮食,浪费粮食可耻。可是过了一会儿,她自己也吃不完,倒掉得更多。你说这叫什么事啊!(众大笑)师:你能联系生活中的事例,不错。老师看到这幅漫画,想到了一个很有名的故事,跟你们分享一下。(出示: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,儿子想跟着她一起去。妻子说:“你快回去,等我回家后杀一头猪,煮肉给你吃。”妻子从集市上回来了,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,妻子制止他,说:“你怎么就当真了呢?刚才只不过是与小孩子闹着玩儿罢了。”曾子说:“是不能和小孩子闹着玩儿的。如今你欺骗他,是教他学会欺骗。母亲欺骗儿子,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,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。”于是,曾子就把猪杀了。)师:这是有名的《曾子杀猪》的故事。曾子是孔子非常得意的弟子,他教育孩子,用的什么办法?生:他说到做到,言行一致。师:这是教育孩子的一个好方法。他要让孩子讲诚信,就自己说到做到,这就是以身作则。生: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办到,这样才能让孩子和父母一样诚信。师:老师看到这幅漫画,还想起一个很温馨的公益广告。(播放视频)生:小朋友看到妈妈为奶奶洗脚,觉得自己也应该为大人做点事,于是学着妈妈的样子端来热水,暖心地给妈妈洗脚,还给妈妈讲故事。这是妈妈的榜样作用起得好。生:父母是孩子的老师,这话真是一点儿都没错。师:同学们,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写《漫画的启示》,那怎么用这些事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呢?是不是把事例写下来就行?生:不是。师:这是一位同学联系《曾子杀猪》的故事写的想法,请三位同学合作读一读。生1(读):这幅漫画告诉我们,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,的确是这样。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著名的故事叫《曾子杀猪》。师:这是“引出事例”,三言两语,非常自然。生2(读):曾子的妻子因为不想让儿子跟着去集市,就随口答应儿子回来杀猪给他吃,孩子信以为真。曾子见妻子回来,就信守诺言,真的把猪杀了,因为他觉得不能欺骗孩子,欺骗孩子就是在教孩子欺骗。师:这是“简述事例”,与刚才的故事相比,篇幅怎么样?生:短。师:是的,文字简洁了,但突出了关键部分,那就是曾子的做法和他这样做的原因。生3(读):我觉得曾子非常了不起。因为父母是孩子的模板,所以一定要给孩子作好榜样,父母的样子就是孩子的未来。师:这是“点明道理”。这段文字分三层:先引出事例,再简述事例,最后再点明道理。这就叫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来写想法,“事例”是用来写看了漫画后的想法的。师:如果后面再写一段,这样引出事例。(出示:可是,有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)师:后面应该写什么事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呢?生:写反面的事例。师:太棒了!现在请你把看了这幅漫画的想法写下来。(学生写完后交流)生1:笑完之后,我陷入了沉思。你们看,以身作则是多么重要啊!记得一次,我在公园里看到一个孩子在采花,那个孩子的母亲说:“花草是有生命的,我们要爱护。”过了一会儿,那个母亲不知为什么亲手摘了一朵花,孩子也就跟着摘了花。唉,孩子以父母为榜样,如果父母不以身作则,影响的就是孩子的未来。要想教育别人,首先要自己做到,不然是起不到教育作用的。师:能联系人或事来写自己的想法,顺序清楚。生2:这幅漫画告诉我们一个道理,要求别人做到的,自己要先做到,才有资格来要求别人。可是在生活中,有多少人要求别人做到自己也真正做到的呢?大多数人会像漫画中的爷爷那样,自己在打儿子,却要求自己的儿子不要打孙子。这是很不好的一种现象。师:你们看,他多会写啊!虽然没有具体的事例,但是一样说清楚了道理。这里的“爷爷”不是真的爷爷,而是像漫画中的“爷爷”那样不能以身作则的人。【评】如何联系生活事例来写自己的想法,是本次习作的又一大难点。教师通过一篇事先准备好的习作例文,作了非常具体的指导:先引出事例,再简述事例,最后点明道理;指出生活中的事例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写。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动笔写下来,然后交流。例文的选择具有典型性,设计有针对性,先说后写,人人动笔,环环紧扣,步步深入,很得体也很有效。 四、板块四 梳理顺序,明方法师:《漫画的启示》,重在写启示,写想法。回顾一下,启示是怎么来的呢?生:先是观察漫画的内容,发现可笑之处。师:然后呢?生:思考漫画的含义,明白的道理就是获得的启示。生:最后,联系生活中有关的人和事。师:这是我们看懂一幅漫画并获得启示的过程,也是写这篇文章的一般框架。第一部分,先写看到了什么漫画,画的是什么,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好笑;第二部分,写明白了什么道理;第三部分,联系生活中的人或者事,展开来写你的想法,这是很重要的部分。下节课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写好,加上刚才写的想法,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。【总评】研读这节习作指导课,我觉得有三个问题值得研究。首先,弄清《漫画的启示》这篇习作属于什么文体?很明显,这篇习作有别于小学生经常写的记人、叙事、写景、状物的记叙文,也非课程标准提出的记实事作文或想象作文,而是要求写读了漫画后自己获得的启示。从习作文体看,似乎更接近议论文,与学生平时写的读后感也比较接近,只是小学生真正写读后感的机会很少。因此学生写这篇文章一定会遇到不少困难。一是文章结构方法是全新的,以前学过的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,或是按时间、地点变化顺序记叙等文章结构基本不适用;这篇文章要从一幅漫画写起,漫画内容只是引子,重点是要写自己的想法、立场、观点,这些才是文章的主要部分。这样,就有一种新的结构方法需要学生去学习、去适应。二是表达方式也会相应地发生很大改变,以往熟悉的叙述、描写等方式会被说明、议论等方式取代。此外,这篇文章主要是让学生写自己的想法,但如何将想法写清楚、如何展开议论,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,这不是五年级学生的强项,这对学生的分析、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来说是很大的挑战。以往的小学生习作以写记叙文为重点,而统编教材在习作文体上持开放的态度,不仅要求写读后感、漫画的启示,还要求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。面对新的挑战,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各类文体的写作特点,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,研究学生习作的难点,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。其次,研究启示类文章的指导方法。在学生面对陌生的文体时,费洁老师设计了四个板块。板块一是“理解题目,知漫画”,引导学生发现漫画特点,及其与一般图画的区别。板块二是“观察漫画,获启示”,读漫画并且从漫画获得启示是写好这篇习作的前提,也是本次习作的一大难点。板块三是“联系生活,写启示”,这是本次习作的第二大难点,也是写好这篇习作的关键。板块四是“梳理顺序,明方法”,简要提示这篇习作的大致框架。四个板块结束,学生还没有真正动笔写这篇作文,因为这节课主要是指导写作方法,习作任务则安排在下节课完成。花整整一节课指导习作方法,这样的习作课在当下是会受批评的。我在很多场合点评习作课时,曾多次批评教师占用过多时间指导习作方法,挤压了学生动笔写作的时间。有学者曾大声疾呼习作课上教师的指导时间要控制在20分钟以内,最好用15分钟甚至10分钟完成,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动笔写作。从理论上讲,习作能力的确是学生动笔写出来的,而非教师分析出来的。那么这堂课教师的指导时间是否太多?我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,结论是费洁老师安排的指导时间基本合理,也是必要的。一是因为这篇习作的文体比较特殊,要求写漫画的启示,无论是文章内容、文章结构,还是表达方式,学生都非常陌生。教师如果不加指导,学生无从写起。二是如果写一般的记叙文或想象作文,可以是先写后指导,这样就压缩了作前指导时间,学生写作以后还有时间作针对性指导。但这篇习作不宜采用此方法,若不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框架作指导,许多学生根本无从下手。因此,在作前进行具体指导显得合理和有必要。最后,研究本次习作的指导难点问题。这堂课费老师将板块二“观察漫画,获启示”和板块三“联系生活,写启示”作为指导的重点,这两个板块正是学生习作的难点。从漫画中获得启示,相当于阅读文章并理解其中心思想,这是第三学段阅读的教学目标,有相当的难度。因此,教师在课本提供的两幅漫画之外,再增加两幅漫画,让学生通过阅读四幅漫画,对漫画的内涵有更深切的理解。“联系生活,写启示”也是本次习作的难点,要求学生用议论的方法谈自己的想法或启示,这不是小学生的长处。为此,重点指导如何借助生活中的事例来支持自己获得的启示、把想法说得更清楚,是非常聪明的方法。那么如何将自己的想法与生活中的事例联系起来呢?教师特意讲了曾子杀猪的故事,还播放了一段视频,让学生理解了如何借助生活中的事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。费老师还根据这两个难点安排了两次小练笔:第一次是读《爸爸打儿子》这幅漫画后写自己的想法,第二次是联系生活的事例写出自己获得的启示。这两次动笔虽然没有直接针对教材中的两幅漫画来写,但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习作困难。两次动笔花了15分钟,加上动笔后的交流,这些时间花得值。这堂习作指导课是否还有提高的空间?这个问题可以商榷。比如板块一认识漫画、了解漫画特点,线条稍粗糙些也无妨;板块二学生从漫画中读懂什么,费老师安排了四幅漫画,但如果直接读教材中的漫画,体会内涵,数量减少,时间也就能节约;还有板块三、板块四让学生动笔写想法,如果直接选择教材中的某一幅漫画来写,那么这次习作不是就可以完成一大半了吗?这些意见当然也是有道理的,但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,有得必有失。我以为费洁老师的设计是有充分理由的,特别是添加《爸爸打儿子》这幅漫画,安排两次热身小练笔,虽然占用不少时间,但着实减缓了坡度,降低了难度,为学生的独立习作搭了一级坚实的台阶。学生多了一次练笔机会,动笔实践的时间更加充分,应该说是得大于失。可以讨论的倒是板块三让学生交流的两篇习作。第一个学生联系生活事例写得比较好,事例具体也很恰当。第二个学生的想法不错,但是没有举出具体的事例。如果教师能发现这个典型的课堂生成资源,引导学生补充一两个具体事例,那么学生就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将自己的想法写清楚。有些学生联系生活事例与自己的启示不相符合,比如获得的启示是受人滴水之恩,当涌泉相报,可联系的事例却是交警和路人帮老婆婆捡落在地上的水果,这二者基本没有关联。如果教师能发现这样的个案并当场讨论点评,才是把宝贵的教学时间真正花在刀刃上了。



(吴忠豪:上海师范大学




[本文原载于《语文建设》2021年4月(下半月)]
(微信编辑:寇嘉;校对:时玲玲)

END





欢迎关注“语文建设杂志”微信公众号






点分享

点点赞

点在看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